11月10日,碓坊社區舉辦垃圾分類科普知識講座,認識到垃圾分類是實現減量、提質、增效的必然選擇,居民們紛紛表示,要從自身做起,并帶動身邊人一起進行垃圾分類。今年以來,宜城街道把科普講堂搬到居民身邊,組織科普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,傳播科技知識,在轄區內造濃科學、文明、向上的社會風氣。
垃圾分類是解決“垃圾圍城”“垃圾圍村”問題最好的途徑。碓坊社區科普志愿者制作了《垃圾分類的演變歷程》PPT課件,重點講解了為什么要垃圾分類,什么是垃圾分類、垃圾處理的現狀、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等小知識,進一步提高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“知曉率”“踐行率”。居民組長黃阿姨說:“垃圾分類其實并不難,掌握了要領,慢慢形成習慣就好?!?/p>
在日常生活中,意外傷害不可避免。日前,民主社區聯合市城中實驗小學共同開展了“關愛生命 ‘救’在身邊”急救知識培訓講座,以增強師生安全意識,提高自救互救能力。此次講座,邀請了宜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醫務工作者張麗亞為居民授課,幽默的語言、鮮活的案例,將急救知識傳授給了廣大師生。師生們說:“急救知識的普及,讓我們認識了急救工具,學會了如何應急救護,也知道了生命的珍貴以及搶救的重要性?!?/p>
近段時間,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,許多科普志愿者主動來到社區,積極配合工作人員為居民們有序辦理預制碼、蘇康碼等,服務現場就是科普講堂,志愿者們向居民朋友分享疫情防控動態信息,宣傳防疫相關知識,在防疫一線筑起靚麗的科普風景線。
慢病防治,老年居民關注度高。居民的呼聲就是行動的信號,陽羨社區攜手天健醫藥開展健康社區行活動,醫護人員仔細地為居民們測量血壓、血糖并為他們診脈,同時還向居民宣傳如何通過改善飲食習慣來提高身體素質,提倡居民采取低鹽少油的飲食方式,提醒老年人要清淡飲食,多吃新鮮蔬菜水果,平時多加強鍛煉,提前預防糖尿病、高血壓之類疾病,并對居民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耐心解答。便民活動著實溫暖老年居民的心。
